国家标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编制与应用
摘要: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自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结合标准的编制过程,简要介绍了编制的背景和主要修订内容,重点阐述了标准的重点内容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利于标准使用者理解和执行。表1参8
关键词:测绘成果;质量检查;质量评定;质量元素;精度;错漏
国家标准《地图印刷规范》修订说明
摘要:GB/T14511―2008《地图印刷规范》是以地图印刷特点、特殊要求、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印刷方面的标准为依据对GB/T14511―93版的修订和完善。标准修订中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控制以及印刷工艺设计及作业的要求,增加了当前发展并应用的新技术和工艺,删除了已经被淘汰的生产工艺和一些作业方法,同时还整合了一组与地图印刷和质量要求有关的标准。
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给数据综合利用和数据共享带来不便。多源异构的空间数据转换为统一的GML数据格式,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方便有效地集成和共享,从而实现对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参6
关键词:空间数据集成;数据转换;GML;WebGIS
地下水变化对大地原点重力影响的估算
作者:何志堂;闫会杰;雷鹏;唐志明;康胜军
何志堂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摘要:地下水是影响重力变化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地原点地下水变化对重力变化的影响,并采用VisualBasic.NET2005实现了模拟估算,得出了二者之间在理论上的函数关系。该结果可为消除地下水变化对大地原点高精度重力测量成果的影响提供参考。图4表5参5
GMLGIS空间分析与空间数据编辑应用研究
摘要:当前GML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GML应用研究,包括空间互操作、可视化条件下的空间分析等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对GML应用到空间分析与编辑领域进行了初步研究,在GML可视化的基础上实现了GMLGIS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数据编辑。图3表1参5
关键词:GML;SFS;GML解析;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编辑
ArcMap空间纠正??樵谑噶烤勒械挠τ糜氩呗蕴教?/h6>
摘要:矢量纠正是GIS数据更新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高效的纠正策略能够大量减少数据采集所用的时间。在1∶50000基本比例尺地图更新生产的作业中总结出了一套基于ArcMap空间纠正??榈氖噶烤勒呗?,实践证明该策略的应用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精度。结合1∶50000基本比例尺地图更新生产的实践,举例说明了等高线与水系协调位置的矢量纠正方法与策略。图3参2
基于DMC数码影像的数字摄影测量精度探讨
摘要:航空数码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及其带来的优质图像和高清晰度使数字摄影测量的自动化匹配、影像调节和镶嵌等工序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提高,加快了测图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以某项目的生产为例,通过对数码相机DMC的影像在内业空三加密、测图定向和模型接边生产过程的精度的分析,发现平原地区区域网平差、模型定向后,外业控制点及内业加密点的高程精度较难达到规范要求。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表2参4
关键词:DMC数码相机;空三加密;模型定向;高程精度分析
基于MATLAB的高程拟合程序的设计
摘要:利用MATLAB高效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方便实用的编程技术,结合GPS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可以获得地面点的正常高,从而可以代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水准测量。利用GPS水准测量成果及重力数据,按照几何方法来拟合高程异常的值,重点探讨了利用多项式、多面函数和BP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拟合时程序的设计,并针对某一地区用此程序进行了试验,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图2表2参6
关键词:高程拟合;MATLAB程序设计;拟合模型;大地水准面
浅析宁波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联测
摘要:宁波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联测,获取了宁波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基准和原有GPS控制点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成果并经过实地检测验证,更新了宁波市GPS控制点的54坐标系、80坐标系的平面坐标,建立了已有坐标系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关系,实现了基于NBCORS网络RTK技术的似大地水准面成果联合应用。图1表3参4
关键词: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GS;联测;数据处理;成果检测;坐标转换
Web目录服务在福建省测绘成果分发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OGC的Web目录服务规范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接口。简要介绍了OGC的Web目录服务及其应用,基于Web目录服务构建了福建省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系统,并开发了门户网站,实现了全省测绘成果的一站式查询,最后展望了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的应用前景。图2参4
利用1∶50000DLG数据制作地表覆盖数据的技术方法:
摘要:为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资源,减少野外工作量,缩短成图周期,在分析已有1∶50000DLG数据与地表覆盖数据表达方式异同的基础上,对利用DLG数据转换制作地表覆盖数据的技术方案、工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图1
关键词:地表覆盖;室内判译;要素分类;DLG;核查补调
基于WebGIS系统后台数据维护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目前,传统GIS正在向WebGIS的方向发展。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WebGIS系统,着重讨论了基于Oracle数据库和以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建立的WebGIS系统数据库数据在B/S模式下的维护设计与实现,即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编辑和更新操作,并详细阐述了空间数据编辑、更新的思路及实现方法。图2参3
关键词:数据更新;数据维护;WebGIS;Oracle;ArcSDE;B/S模式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在秦岭山区的应用探讨
摘要:通过秦岭摄区的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生产实践,对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在高山困难区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IMU/DGPS辅助空三加密成果能满足丘陵地、山地及高山地1∶10000地形图测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要求。图2表1参2
关键词:IMU/DGPS;POS;地面基准站;航空摄影测量
基于MapEasy5.0及GIS平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方法
摘要: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制图数据和入库数据一体化并实现制图、建库、管理软件的高效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城镇地籍)项目的实践,探讨了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MapEasy5.0制图系统平台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图2表1参4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量;土地调查;地籍数据库;MapEasy
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矿山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矿业,实现矿业的现代化是很有必要的。介绍了国内外数字矿山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根据当前3S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矿山的各种需求构建数字矿山信息系统框架,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对数字矿山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相应的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图6参9
基于ArcEngine的DLG数据符号化表达的实现
摘要:强大的图形功能以及能满足出版要求的地图符号设计功能是地图制图的一个先决条件。利用ArcGIS软件的通用组件库——ArcEngine9.2,对地形图的符号化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实现了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地图符号化表达。同时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设计了CMyUniqueValueRenderer类,并完成了地图符号库的设计,解决了地图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参2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Geodatabase;地图符号库;符号化表达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动态监测的研究
摘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介绍了土地动态监测的2种方法,阐述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关键步骤及作业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参5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卫星影像;影像处理;矢量成果;栅格化